老传统遇新技术:线上贺岁新趋势
农历新年是阖家团聚的日子。全世界约六分之一的人口在这个节日与家人朋友一起庆祝新春。今年情况略有不同,大多数家庭组织了规模更小、更安全、更私密的聚会,以遏制新冠肺炎的传播。
牛年春节期间,中国有超过一亿人选择就地过年。尽管许多人无法亲身出席家乡的年夜盛筵,但他们依然通过社交媒体、视频会议应用和其他科技在线贺岁迎春。各式各样的应用软件让众多家庭能够与身处异地的亲朋好友共度这一特别的时刻。
由于亲身拜年的机会少了,派发“红包”(装着钱的红色小信封)的传统习俗也逐渐虚拟化。事实上,在疫情之前这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年俗。“红包”通常由长辈送给晚辈或老板送给员工,寓意是把新一年的祝福和好运带给他们。
尽管实体红包仍是过年传统中很重要的部分,但自2014年微信推出电子红包功能以来,电子红包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互送祝福的方式。微信红包的灵感来源于腾讯每年春节期间向员工派发红包的惯例。当年,腾讯联合创始人张志东建议微信团队成员改良腾讯向员工分发红包的方式,电子红包的创意由此应运而生,成为将传统习俗与移动支付相结合的创新成功典范。
电子红包功能独特、易于操作,并且与中国文化传统相契合,因此迅速赢得广大用户的青睐。在2014年春节推出期间,发微信红包成为大受欢迎的线上活动。自此,更多科技公司推出其电子红包功能,使发电子红包成为大众主流。
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内嵌支付服务微信支付将固定金额的红包发送给朋友、同事和家人,也可以选择待接收者打开红包时才能看到具体的金额。红包中的钱将存入接收者的微信钱包中,可以转入银行账户、用于发送更多红包,或者在线上及线下购物。
用户也可以设置随机金额的红包,让接收者像抽奖一样凭运气抢红包。例如,你可以向一个十人群发送总值100元人民币的红包,并指定将这笔钱以随机金额发送给前五位抢到红包的成员。有的人可能会抢到65元人民币,有的人可能会抢到6.5元人民币,而其他人最少可能会收到1分人民币。这个玩法一经发布迅速风靡。
2015年,微信成为全世界拥有最多观众的电视直播节目——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独家合作伙伴。数亿观众只需要通过在电视机前摇晃手机就可以瓜分总值5亿元人民币的奖励。用户那年除夕摇手机次数达到惊人的110亿次。
微信在2016年继续创新红包功能,支持发送者在其红包封面上添加照片。后来还添加了动图贴纸选项。
2019年,微信团队开发的企业沟通和协作工具企业微信推出了定制企业专属红包的功能。企业用户通过此功能可以定制红包,并通过企业微信消息通知、二维码等方式分享给员工领取。
为遏制疫情传播,今年许多企业鼓励员工留守原地过年。微信支付也推出“春节留守红包”能力,协助企业通过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企业微信等便捷高效地发放“留守红包”给其员工。
为更好地防控疫情,部分企业向选择不归乡的员工发送暖心鼓励。
据微信最近发布的2021年春节报告显示,从除夕到大年初五期间,广东省收发微信红包次数最多;微信红包封面开放平台共上架3,000万款红包封面,微信用户人均拥有7.37款红包封面。微信视频号的直播功能,也为人们提供了别开生面的拜年方式。
红包功能也已推广到中国内地以外的市场例如中国香港。腾讯自2016年起提供港币电子钱包。由于疫情关系,今年更多当地用户选择使用电子红包或电子“利是”。
微信香港钱包作为电子利是先行者,在除夕到大年初四期间电子红包收发次数和用户数增长均超两倍。值得一提的是,香港还推出画图利是,收到利是者需要画出指定的主题图画才能拆开利是,让收发利是趣味满满,为共克时艰的人们带来更多欢乐。
牛年最受欢迎的画图利是主角当然是牛。
无论有没有疫情,一年一度的春节仍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且历久弥新。即使只能“云过年”,亲朋好友们总能找到方法团聚,联系,分享故事和欢笑。科技让这一切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