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和创新将驱动后疫情时代发展
如果你曾为2020 年立下计划,那么你大概不得不做出调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对整个世界造成了巨大冲击,公共部门及私营组织都必须去应对一系列经济和健康方面的新挑战。然而纵观历史,类似重大变化却往往能掀起一波创新浪潮,为这艰难的一年带来一线曙光。
近日,腾讯首席战略官兼高级执行副总裁James Mitchell对话 2007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里克·马斯金 (Eric Maskin) 教授,共同探讨了后疫情时代如何实现经济复苏,以及创新如何引领这一进程。马斯金教授是“机制设计”理论的开创者,该理论是经济学中以目标为导向进行经济激励的研究。他最近分析了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以及如何利用经济机制来促进新冠疫苗的创新和开发。这场讨论也是腾讯研究院主办的“腾讯对话·Tencent Dialogue”系列的其中一期。
腾讯首席战略官James Mitchell对话诺奖得主埃里克·马斯金教授,点击链接查看回放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数以亿计的人正在以新的方式拥抱科技,包括在线学习、居家办公,甚至是线上问诊。与此同时,各企业也在迅速适应及调整,积极探索新冠疫情之下社会变化中所蕴藏的新机遇。
从积极的角度看,外源性冲击往往可以刺激创新。这种冲击不仅能够直接促进疫苗研发和防疫措施等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而且会间接地影响创新者、企业和政府的决策及行为,衍生出思路创新。
创新是2020年的主题
尽管今年像坐上过山车般跌宕起伏,马斯金和Mitchell 都认同创新仍是2020年的主题。 马斯金说:“需求是创新之母,人类最具创新性的时刻常常发生在身处困难之时。”乍听起来似乎有悖直觉,但由于新冠疫情和随之而来的封锁措施,创新已以崭新的方式扎根。Mitchell预判在后疫情时代将呈现三大关键主题:
- 世界未来的创新正逐渐由一种基于物理学的范式,转向基于物理学和生物学结合的新范式。简而言之,这一趋势的基础是人类对DNA和RNA进行测序的能力,以及对病毒进行编码或修改DNA的能力让防治疾病更为高效。
- 沉浸式虚拟体验的需求将快速增长。人们居家隔离期间通过互联网工作、上学、开会等,未来可能需要深度虚拟体验,在虚拟世界中直接复制物理世界的体验。
- 企业将加速上云进程。许多企业已经着手推进数字化转型,将软件和服务迁移至云端,带动了产业界的上云风潮。相比欧美企业,中国企业数字化还有巨大追赶空间。不过企业数字化的需求和供应能力之间可能会有缺口或短期滞后。
马斯金教授补充道,他的研究领域——“机制设计”,在驱动创新及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方面,都能发挥关键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在讨论时马斯金说道,“机制设计的主要原则是如何让社会参与者通过行为实现一个重要的社会目标——平等。”这位诺奖得主以二十多年前无线电频谱资源的拍卖程序设置为经典案例,讲述了机制设计如何帮助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企业竞标无线电频谱使用权的理念不仅确保了市场竞争而且最大化利用了稀有的无线电频谱资源,进而倒逼了电信革命。马斯金认为无论是当下的全球疫情,还是解决诸如气候变化之类的长期挑战,机制设计都大有可为。
企业数字化进程加速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数字化工具的价值已得到十足体现。消费互联网在美洲、欧洲和亚洲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非常发达,而金融科技(技术与金融服务结合的产物)在疫情期间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为中小企业和个人的商业活动提供了便利。
Mitchell表示,相比之下,产业互联网在中国企业中的渗透和部署仍然滞后于消费领域。这使得企业应对疫情冲击时的差距一目了然。在疫情冲击最严重的一季度,中国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大幅下跌。一季度工业产值下降 8%,零售额锐减 19%,消费品销售额仅三月份单月就暴跌了 16%。但也并非所有行业都在衰退。今年三月,金融业同比增长 4%,通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 4%,高科技制造业增长 9%,工业机器人制造业增长 13%。
自动化程度高、数字化普及广的行业在疫情期间表现较好,普遍受创更重的传统行业则希望能够打造更智能、更网络化的产业链,以建立同样强的风险抵御能力。Mitchell建议企业利用5G、物联网、智能终端、传感器等新的增强型基础设施来提升产业链的韧性和稳定性。
Mitchell 表示,企业数字化转型无法一蹴而就。目前,中国的一些传统行业需要首先将离线数据数字化再考虑其生产使用,这一进程需要一段时间,同时也需要第三方服务商提供支持。腾讯已经在帮助企业客户对其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并且会直接去到客户公司所在地提供现场服务。
然而,数字化转型会直接影响员工,使一部分工作岗位岌岌可危。Mitchell鼓励企业要重视对劳动者的保护,减轻自动化、产业智能化和物联网所造成的失业影响。产业互联网将淘汰一些传统工作岗位,但也会带来新的就业机会。提高工人的技能水平并帮助他们实现向新经济形态的就业转型至关重要。
后疫情时代的科技创新
此次新冠疫情如同一场被动的大规模自然实验,在巨大的时空里检验各种解决方案。隔离和封锁措施助推了远程会议、远程教育、在线社交、在线游戏、数字支付和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发展。Mitchell指出,腾讯在内的一些公司已洞察到这些变化,他强调了受疫情影响而凸显的三大趋势。
敏捷创新。新冠疫情迫使许多公司在摸索中前行,在变革中成长。腾讯会议(国际版称为 VooV Meeting)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受疫情影响,腾讯会议的发布时间比计划提前数月。上线后不到两个月,腾讯会议就拥有了 1000 万日活跃用户,成为世界上用户最多的视频会议应用程序之一。上线之初产品功能并不完善,但开发团队考虑到人们对视频会议的迫切需求,加班赶工,将上线计划时间提前,同时积极认真听取用户反馈,快速学习吸收,以确保这款产品能在用户最需要的时候提供服务。腾讯会议团队敏锐发现并牢牢把握住机会。
腾讯会议上线后迅速成为全球用户最多的视频会议应用程序之一
当然,腾讯并不是危机中敏捷创新的孤例。其他企业也情况类似,大家都不得不迅速地彻底改造现有流程和系统,无论是界面设计、计算能力还是市场策略。产品创新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而用户反馈对于改进产品和服务至关重要,尤其是当开发光速进行中。
远程协作。新冠疫情期间,全球各地纷纷采取了隔离措施,人们被迫居家办公,自然而然地推动了远程协作工具的普及。我们都盼望着疫情尽快结束,尽管人们大概还会继续使用这些方便、可靠的服务。
远程协作的最佳案例是远程医疗服务。正如马斯金所说的,“需求是发明之母”,在新冠疫情期间人们对医疗服务的刚需驱使自我诊断工具和远程问诊的需求激增,腾讯健康迅速推出小程序,帮助筛查高危人群,为公众提供医疗咨询。我们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医务人员分析医学影像,将胸部 CT 扫描的筛查时间从 15 分钟缩短到 5 分钟。
其他远程技术还有远程教育,对学校和学生来说这已成为了新常态;此外,无人机送货日益普及,线上协作软件也得到广泛使用。
业务适应性。适应性改造是指企业可以迅速转向一个与原业务不相关的新市场。从生产口罩的汽车制造商到开发在线教育课程的游戏公司,我们已经在多个行业目睹了这一现象。我们应特别留意任何有助于加强灵活性的改革,因为这种能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我们在后疫情时代攻坚克难,蓬勃发展。
临近对话尾声,Mitchell提到他在居家隔离期间重读了威廉·吉布森 (William Gibson) 三十年前写的科幻小说《神经漫游者》(Neuromancer)。这本书精彩的地方在于,作者在互联网面世之前就预见了它的到来。小说里的人能够登录到一个虚拟世界——一个物理环境的逼真镜像中。
这不是今天的互联方式——至少现在还不是。我们所有人都使用互联网,但是现在我们依靠特定的应用程序来解决具体问题,例如通过即时通讯软件与朋友保持联系或借助会议软件与同事进行协作。每个应用程序中的社交图谱和用户体验都不同。
Mitchell分享道:“现在,人们被迫居家隔离一段时间,我们看到了对全方位虚拟体验的需求在增长。”未来的互联网虚拟体验可能会更加综合、完整地反映现实物理世界。
“这是一种不同形式的虚拟化,更类似于三十年前小说中的愿景:在虚拟世界中,复制更多的物理世界的体验;而不是目前占主导地位的方式,即通过手机随时进入虚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