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副总裁陈菊红:身在其中就为它而燃

2020.05.22

今年六月,主管媒体业务的副总裁陈菊红来腾讯将满14年,她此前的经历是在南方周末和南风窗。陈菊红曾有一篇《离开》在媒体界流传,写的是在南方周末一段“黄金般的日子”,收录在她的《哈佛乱翻书》中。以前有媒体的朋友问她,互联网和纸媒的工作如何对比,她说,在互联网行业感觉像一边飞一边换引擎。

这场采访是用腾讯会议线上完成的。视频中她说疫情以来跟很多同事一样,没有太多休息。“但是这没什么好说的,”她笑笑,“比我辛苦的同事多了去了。”

我们的访谈,就从疫情开始。

问:在疫情期间腾讯新闻在速度、温度和专业度上树立了新标杆, 可以分享你和团队是怎么做到的?

答:如果说有温度,我想可能是因为我们所做的体现了腾讯“科技向善”的价值观。对于腾讯新闻来说,在疫情期间,为渴求权威客观资讯的用户做好服务是我们的社会责任,我们尽全力协调整个团队,迅速做出反应,我们有像“较真”这样鲜明体现了我们尊重事实的辟谣产品,也有及时推出的实时疫情地图等等。经历了多次大事件考验的团队也是再次全面集结,这同时也是对我们在个性化分发时代,对产品技术能力、人机协同能力的一次全面测试。事实上,每一次这样的锤炼都让我们更好地检视自我,带来蜕变和升级。

问:你在互联网行业将近 14年,差不多是你在传统媒体行业时间的两倍。当时有什么原因,驱动你寻求转身互联网?

答:我在中国当时最好的报纸之一做过了。进入腾讯就是想满足好奇心,尝试和学习新的东西。我刚到腾讯任总编辑的时候,就被即时通讯这种无间断的工作方式轰炸了。我花了一段时间适应新的一切,而且很快就喜欢上了网媒这个工作。我跟同事们思考怎么提升腾讯网的媒体影响力,将一些媒体经验植入到当时的门户实践中。运营能力和内容质量的提升,整体采编团队的培养,网媒运营和产品能力的优化等,算是为后来为我们转战移动媒体打下了一些基础。

问:移动媒体包括后来网媒也经历过一些新模式的挑战,在这转型过程中,获得什么启发?

答:其实做这一行,每一两年都有新的挑战,而且经常面临做什么不做什么的选择。好在腾讯的风格是赋予中高层有比较多的自主权,关键时候也能给出很好的支持。所以我们虽然做移动端不是最早的,但是在比较短的时间获得了用户的快速增长。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衍生出几个垂直业务,体育啊,自选股啊。后来在供应侧有非常大量的内容供应时期,也就是我们说的“众媒时代”,我们在技术上的能力变得尤其重要。这也是这几年我们加大技术侧投入的主要原因,我们希望通过技术和人工的巧妙分工和流程再造,升级整个业务模式,给用户更好的内容消费体验。总之一直处于不断被挑战和自我挑战的状态中。

问:你的团队说你经常讲一句话,“边飞边换引擎”,让他们印象深刻。看起来你已经换了好几回引擎了?

答:主要是组织形态是否能适应新的需求,是对团队每个人,尤其是整个条线管理团队的挑战。有些经验不再适用的时候,要有能力找到更先进的方法。要有不满足感和饥渴感。我一直跟团队说,谁都有自己职业发展的生命周期,不管你和这个业务一起走多久,在其中就为它而燃,离开时也没有遗憾。

问:一直处于比较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如何寻找生活工作之间的平衡? 

答:有时候确实是不太好平衡。孩子比较小的时候,我给自己一个要求就是每天送他上学。这样每天有一个小时在路上,可以跟他聊天,这对我们俩很重要。另外,可能就是坚持运动会好一些吧,身体和大脑可以互相补给一下。我想很多职业女性都有角色切换的需求,生活中是不是有趣,放松,也要看切换能力和对人生的态度。

陈菊红很喜欢去旅行,图为她在肯尼亚时的留影

问:你觉得什么样的生活是有趣的呢?

答:就是要好玩吧,寻找“非计划内”的快乐。比如我们家喜欢周末爬野山,每年出去旅游的话,也是有个大概的行程。然后基本就是走哪儿是哪儿。上次去意大利,本来要坐船去一个岛上,结果大浪不能成行。我们就干脆开车往南边一路开,结果风景美得不行。我儿子喜欢画画,我总是觉得遗传了我的特长,觉得我的“伟大理想”会在他身上实现,后来看他想象力很大胆,画风自由,完全不是我所能及。我就转而专心研究摄影了,透过镜头看世界也是非常有趣的。

问:如果面对未来,面对新员工,你觉得对从业者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答:做互联网相关业务,有一项能力我是比较在意的,就是一直保持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我感觉现在很多年轻人因为兴趣而深入研究的学习方法,就很值得期待。这种驱动力将创造新一代互联网应用的新可能。